前不久,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与上海一批80后、90后“青椒”、未来教师们对话,谈及教师成长时,她说:教师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教育不是一个结果,是生命展开的过程,教育要永远面向未来。
如何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不断保持精进,成为一名有专业幸福度的教师,是用专业追求的教师们一直用心探索的。随着教师专业化建设步伐的推进,使得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更好地构建桂林市教师培训平台,全面提升教师培训者的专业素质,桂林市师培中心委托上海铭师培训中心特开设“桂林市2018年市级专家培训团队能力提升工程”研修班,95位名师在古城苏州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研修。
10月22日上午,桂林市师培中心袁永波主任在开班仪式对参培教师提出了“收心、静心、安心、专心”四心的要求,并希望大家学会用两把尺——“量自己的短处、量别人的长处”。同时,他也提出期待,希望老师们经过培训把好的经验、做法学透,回去能带动全市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为桂林市整体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研修主题聚焦如下:
名师成长之道
道家修炼为修心炼身,师者修炼为修行炼智。对于有追求的教师,"名师"就像一座导向标,指引着他们一路拼搏前行。
24日下午,学员们聆听了张必华教授的《名师的成长之路》。他指出,名师应该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讲座的主要要点是:一、名师的基本特征;二、名师的成长阶段;三、名师的成长要素;四、名师的自主发展。听毕讲座,大家也领悟到: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乃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化身,往往具有令人敬重的专业人格和力求完美的特质,而这需要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乃至一生中去细细打磨。
上海市特级教师、原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凤光宇院长在22日下午也用他的职场经历向在场的学员们最好地诠释了“教学研究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凤院长首先从教学研究活动的大致误区入手,为学员们在教学研究的这片园林中排雷,铺平了研究的道路。接着,他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内容,讲到了一名教师从初学者、见习者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中努力的方向和应该具备的能力,给学员们一个自我定位的依据,让大家清晰了专业发展中努力的方向和需要沉淀的功力。
校本研修的策略和机制
校本研修是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学校,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
22日上午,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教室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华林飞老师带来了一堂“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校本研修与行动研究”课程。华老师先从校本教研的内涵开始,深入简出为学员们介绍了校本教研的特征:以校为本,行动研究,互动反思,开放对话,内部驱动;以及校本教研的现状分析。随后华老师重点给学员们讲了行动研究法的理念,之后向学员们展示了行动研究法步骤示例,阐述了行动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的具体要求。同时华老师还以教育名家李镇西每天阅读5000字、写5000字为例,谈到教师反思对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听了华老师的课,学员们也深刻地感到自己和“名师”之间的巨大差距,同时也更清晰了前行的方向与增添了勇气。
23日上午,学员分组分别参访了苏州实验中学和独墅湖学校,本着“多听、多看、多交流”的观念,大家认真地听取了学校的教育先锋介绍的成功经验。现场观摩学习也让学员们近距离地感受了名校的文化气息,以及他们深入细微的办学理念。苏州实验中学其校本研修主要目标定位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队伍卓越,注重更新学校办学理念,强调开辟特色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正是这一准确的定位奠定了学校高品质内涵发展的基础。一张张宏观和微观教学管理的表格,让大家清晰认识到先进教学理念的背后,学校将校本研修如何落实到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身上。
苏州独墅湖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独树一帜的课程设置也给学校校本研修提供了丰富的在地资源,从中学员们也充分感受到学校校本研修的特色发展路径。
名师工作室的有效开展
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研方式由此应运而生。网络名师工作室专业性强、起点高,引领着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教师们逐步养成了阅读、书写、反思的习惯,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成长,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26日下午,学员们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十大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莫银火老师的《网络名师工作室助力教师专业化教研提升》的讲座。莫老师以生动的授课风格、专业的理论底蕴从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备课提升课堂驾驭能力、成立网络名师工作室等几个方面,讲述了教师如何提升专业化教研的能力。
课堂反思能力提升
24日上午,研修班迎来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杨玉东主任,他为学员们带来了《课堂教学技术与诊断方法》主题讲座。杨主任是个有心人,通过平时的观察他发现当前教研活动中存在四大困惑: 1、是否有明确的研究方向?2、是否让不同类型教师感到受益?3、如何克服囿于经验的局限?4、如何让研究开展得深入?
同时他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课堂观察,进行校本研修,因为“一切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接下来,杨主任用生动的课例阐释课堂观察的改革之路,并传授很多实用的方法: 1、课堂观察的切入口要小;2、课堂观察要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积淀;3、教研组成员分工要明确教研组成员视野要开阔。
最后,杨主任为学员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大家一定要基于事实发表观点,课堂诊断不是评判,而是寻找策略的一种手段。在整个讲座中,杨主任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一周研修转瞬即逝,这次赴苏州的“桂林市级专家培训团队能力提升工程”,虽然时间很短,却犹如源头活水,唤醒了学员们新的教育激情,指引着大家更执着地向“专家型”教师奋斗,浇灌教学田园,构建幸福课堂!
致培训
——研修班学员感言
桂郡名师姑苏聚,铭师育人入细微;
金砖引领细品鉴,历练得法出英才。
闻得钟声寒山寺,铸就名师苦思园;
孙胥诸君英名立,吾辈岂能荒其生。